在长春市经开区珠海路派出所临河社区警务室内,总能看到一位头发花白的民警,笑容和蔼,身影忙碌,无论何时只要群众需要,他总能第一时间到达。他叫李成文,52岁,军转干部,党龄30年。
2015年,那时的他刚刚从部队转业,面对着新的工作环境,李成文想快速上手,更好的融入工作,所以他比一般人付出了更多的努力,但恰恰是在那年,家里的老人病重让他不得不在高强度工作的同时兼顾着对家庭的照顾,这也让他在短短的两三个月内熬白了头发。
从警以来,李成文一直扎根在基层,作为临河社区警务室的民警已有三年的时光,他管理着63栋楼、4258户居民,始终秉持着“爱人民、爱公安、爱社区”的“三爱精神”,与群众紧密联动,邻里守望,把社区管理成了“耳聪目明,平安放心”的网格社区。在与群众的接触中,他一点一滴将法理情理说到群众的心坎里,用真诚和担当,智慧与耐心,谱写着一曲曲警民鱼水情的乐章,慢慢地辖区的群众也都亲切的称呼他为“白发警官”。
用心用情进社区,快板敲开群众心
初到临河社区,李成文面临双重“陌生”,群众不了解他,他对社区情况也不熟悉。为了打破僵局,他主动加入63个业主微信群,和大家唠家常,每天推送反诈、法律知识。然而,频繁的“刷屏”却让居民不接受,甚至有些反感,有人还要求群主将他踢出群聊,李成文发现打破僵局、敲开群众的心门才是首要任务。
“宣传不能硬邦邦,得让群众听得进、记得住。”李成文想起自己曾是部队文艺骨干,可以用轻松易懂的方式拉近群众的距离,于是他拿起快板,将生硬的政策编成朗朗上口的段子。社区活动中,他一身警服、手持快板,用幽默的方言唱道:“诈骗套路花样多,捂紧钱包别乱说;陌生链接莫乱点,警察叔叔保平安……”为了契合宣传重点,吸引更多群众的注意力,李成文还说服了作为评书演员的爱人李军,一起创作警务宣传作品为大家义务表演。李军以评书的方式讲述《智取威虎山》等选段深受好评,夫妻搭档的文艺表演更成为了社区普法“招牌节目”。
渐渐地,群众被他的精彩快板,新颖的夫妻档宣传所吸引,听的津津有味,也都被逗得哈哈大笑,更愿意驻足去听取他的警示建议,诙谐的表演让群众“爱”上了这名社区民警,被大家亲切地称为“白发警官”,“白发警官”也成了社区明星,微信群里的宣传内容也从“被嫌弃”变成“被转发”,宣传效果前所未有。现在李成文搭建的“社区平安小剧场”每周也都在上演着为民服务的动人故事。
全心为民解难题,“白发警官”展柔情
李成文把群众刻在心里,让平安扎根社区。从部队到警营,从“陌生人”到“贴心人”,李成文用脚步丈量民情,用真心换取信任。2023年冬,燃气管道改造遇阻,25户居民因担心装修受损拒不开门。李成文顶着寒风逐户走访,一边讲解法规,一边协调施工方优化方案。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协商,居民被李成文的韧劲和耐心所打动,最终,他带着施工队为每户定制穿管路线,既保安全又护美观。居民感慨道:“白发警官为我们跑断了腿,真是咱们的贴心人!”
多年的基层警务工作让李成文养成了善于总结,勇于创新的工作态度。面对社区琐事纠纷,李成文积极对接解决,在与群众的沟通中,李成文慢慢地摸索方式方法,创新发明了矛盾纠纷“四步化解法”。第一步织密排查网,组建5支社区工作队,通过微信群、走访排查隐患;第二步一事一策精准调处,分析矛盾根源,联合社区力量针对性制定解决方案,让群众放心;第三步联动化解民生难题,对群众关心的“老大难”问题对接行业部门解决,让群众安心;第四步跟踪问效防反弹,定期回访,确保纠纷不死灰复燃。在他的努力下夯实了社区基础工作,切实做到社区平安不出事,社区的矛盾纠纷化解率大幅提升,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大大提高。
李成文做实五户一联防(以每五家商户为一个单元,在有紧急情况发生时可以互帮互助,快速协同消灭危险,平时也可以起到相互照看排查隐患的作用),筑牢小单元大安全。临河社区有258家“九小场所”,针对消防隐患难以根除的问题,李成文创新提出“五户联防”机制,将相邻五户商户编为“最小应急单元”,火灾发生时,分工明确,报警—疏散—灭火—警戒—支援环环相扣。这一方法让商户从“各自为战”变为“互助联防”,社区连续三年实现“零重大火灾”。
李成文是军转干部,本就带着部队培养出的硬核作风,退伍不褪色,他用韧劲与耐心,一点一滴地啃下了社区治理的“硬骨头”。
李成文说:“社区民警不是官,而是群众的勤务员。”在他的努力下,临河社区实现“发案少、秩序好、群众满意”。虽然常年的操劳让李成文早生华发,他却笑称:“白发是岁月的勋章,识别度高,群众一眼就能认出我!”但对于群众来说,那一头白发,早已成为居民心中最温暖的平安符号。
-----------------------
来源:新闻宣传处
编辑 |滕家旭 初审 | 赵金石 复审 | 宋明珠 李 禹 终审 | 马鹏蛟